分享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文章题目是“Gut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imidazole propionate drives Parkinson’s pathologies”,通讯作者是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的Yunjong Lee副教授和浦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系的Ara Koh助理教授。Lee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Koh助理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生物组学。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丧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被认为是影响PD发生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肠道菌群通过产生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s)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作者聚焦于一种口腔常见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及其产生的尿嘧啶还原酶(UrdA),该酶可将组氨酸代谢产物尿嘧啶转化为咪唑丙酸盐(Imidazole Propionate, ImP)。
作者首先分析了公开的数据集,结果显示变形链球菌在PD患者的肠道中显著富集,并且其中的UrdA基因拷贝水平显著升高。接下来作者在无菌小鼠肠道中定植了变形链球菌,结果定植的小鼠相比对照组表现出了更多PD相关的症状,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丧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和运动缺陷。随后作者通过检测小鼠血液中丙酸咪唑水平,以及在肠道中定植转入UrdA的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PD症状的产生来自于变形链球菌UrdA产生的丙酸咪唑。
接下来作者希望找出丙酸咪唑导致PD症状的分子机制。已有的工作证实肝脏中的丙酸咪唑会激活p38γ-mTORC1 通路来改变胰岛素信号传导,而mTORC1 通路的激活会导致α-Syn的聚集和PD的产生。作者使用丙酸咪唑处理原代神经元细胞,并检测到了mTORC1标志物S6K1的磷酸化,且该过程可以被雷帕霉素阻断。免疫荧光结果也发现了α-Syn的聚集,证明了丙酸咪唑可以通过激活mTORC1通路,导致α-Syn的聚集和PD的产生。最后作者检测了PD患者血浆中的丙酸咪唑浓度,发现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浓度,表明微生物丙酸咪唑与人类 PD 发展之间存在潜在关联。
总之,作者确立了肠道微生物来源的丙酸咪唑作为帕金森病的新型致病因子,通过激活mTORC1通路导致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和运动功能障碍。这一发现为理解脑肠轴在PD中的作用提供了新机制。
本文作者:ZBY
责任编辑:LYC
DOI:10.1038/s41467-025-63473-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