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定制合成网

上海凯康镁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51009326 化合物定制询价
专注化合物定制合成服务

厦门大学熊海峰课题组ACS Catal.:在胺溶液中构建微环境实现集成CO2捕集-电还原

第一作者:许腾

通讯作者:熊海峰教授

通讯单位:厦门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catal.5c05334

全文速览

针对集成CO2捕获与电还原(ICCU)技术中的传质瓶颈,本研究提出一种界面工程策略,通过在富CO2-胺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来修饰电极-电解液界面微环境。实验结果显示,CTAB的引入抑制了析氢副反应HER),使得电还原产物CO法拉第效率提升了4.7倍。同时,进一步验证了该策略的普适性和作用机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ICCU提供了理论框架。


背景介绍

全球对化石燃料的持续依赖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攀升,加剧了全球变暖,发展高效的碳捕集与利用(CCU)技术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胺基化学吸收法因其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的特点,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工业烟气CO2捕集技术。然而,该技术存在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且与后端CO2转化环节存在脱节。为解决这一挑战,研究人员提出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将胺吸收CO2后的溶液直接电解,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该策略不仅显著降低了CO2捕获过程的能耗,也实现了CO2捕获和转化技术的高效集成。


然而,在电解富CO2-胺溶液时,溶液中存在大量质子化胺(MEAH+)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吸附至催化剂表面,形成致密的阳离子屏障,不仅阻碍了CO2的传输,同时其还会作为质子供体导致HER严重。因此,解决反应过程中的传质与竞争反应问题,成为推进ICCU技术发展的关键。



研究发出点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聚焦于解决富CO2-胺溶液电解体系中的传质与界面难题,提出通过引入表面活性剂来构建有利于CO2还原的微环境。首先,我们揭示了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长烷基链能增强疏水性以建立亲CO2的微环境,但同时也会提高电荷传输阻力。通过优化筛选,CTAB在富集CO2与最小化传质阻力之间取得了最佳平衡,被确定为最优添加剂。CTAB的引入使Ag NPs-0.82 V vs. RHE实现63.4%FECO,较未改性体系提升4.7倍。同时,该CTAB的引入不影响胺的循环再生性能,且在不同胺体系中具有普适性。


进一步地,我们通过原位光谱和DFT计算揭示了CTAB的作用机制:在负电位条件下,头部阳离子CTA+有效排斥MEAH+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抑制HER;同时,其疏水长链烷基可促进含碳物种的界面富集,从而提升CO2还原效率。


图文解析

5 M MEA吸收CO2至饱和后进行电解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未加入添加剂时,Ag NPs表现出较差的CO2电还原性能。在-0.82 V vs. RHE电位下,FECO仅为11.2%。这主要由于MEAH+H2O在催化剂表面的累积,阻碍了含碳物种与催化位点的作用,同时MEAH+H2O又作为质子供体,导致HER严重。为增强含碳物种与Ag NPs的相互作用,添加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作为电解质添加剂。实验结果显示,添加0.1 wt% CTAB时,FECO值达到63.4%,较未添加CTAB的体系提升52.2%。进一步,通过XPSATR-SEIRAS、接触角等表征证明了CTAB在电解过程中被吸附至催化剂表面,制造了更为疏水的反应微环境。


1

1. MEA-CO2电解性能:未添加CTABa)与添加CTABb)。(c)含CTAB体系在施加偏压前后的Ag 3d XPS光谱。(d)含CTAB体系施加偏压后的N 1s XPS光谱。(e) 不同溶液反应后Ag NPATR-SEIRAS光谱(3000-2800 cm-1波数范围)。(f) /不含CTAB体系中反应后Ag NP的水接触角图像。


为明确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一系列不同链长(C1-C18)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长烷基链虽有助于增强界面疏水性、构建亲CO2微环境,但也会增加体系的电荷传输阻力。通过链长筛选优化,发现CTAB (C16在有效富集CO2与最小化传质阻力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是性能最优的添加剂。


2

2. (a)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b) 0.1 wt%不同表面活性剂的MEA-CO2溶液中的FECO(c) 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电化学电容。(d) 电化学双层结构示意图。(e) 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奈奎斯特图。(f) 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在-0.82 V vs. RHE条件下的电荷转移电阻与CO分电流密度。


为验证CTAB所构建微环境的普适性,本研究系统考察了其在多种操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不同MEA浓度等关键体系参数下,CTAB的引入仍能维持良好的性能表现。进一步地,本研究将CTAB的作用推广至不同结构胺类体系中进行验证。在伯胺、仲胺、叔胺及空间位阻胺等多种胺溶液中,CTAB的加入均能有效促进CO2还原过程,显著提升FECO,充分证明了该策略在胺类化学吸收体系中的广泛适用性。


3

3. (a) 不同温度下含CTABMEA-CO2溶液电解时的CO分电流密度。(b) CTAB存在下不同浓度MEA-CO2溶液电解时的CO法拉第效率。(c) CTAB对不同富CO2-胺电解的影响:(c) MEA, (d) DEA, (e) DEEA, (f) AMP


为评估ICCU系统的循环稳定性,分别对胺吸收CO2过程和电解MEA-CO2过程进行了系统考察。实验结果表明,CTAB的引入不会影响MEA溶液的CO2吸收过程。同时,综合表征证实,在50 h吸收-电解过程中,胺溶液与催化剂的结构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证明了该系统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运行能力。


4

4. (a) 5 M MEA溶液的CO2吸收性能。(b) ICCU系统的吸收-电解循环。(c) 反应前后MEA溶液的13C NMR谱图。(d) 反应前后MEA溶液的拉曼光谱 (e) 碳纸及Ag NPs反应前后的XRD图谱。(f) Ag NPs反应前后的SEM图像。


为阐明CTAB修饰微环境在电解MEA-CO2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原位光谱测试与DFT计算。原位光谱结果显示,CTAB的引入能有效抑制MEAH+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同时观测到更多关键中间体*CO的生成信号。DFT计算进一步证实,CTA+Ag NPs的结合能比MEAH+的更负,更容易吸附至催化剂表面。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CTAB的双重作用机制:在负电位条件下,(i) CTAB的阳离子头部(CTA+)可优先吸附至催化剂表面,有效排斥MEAH+,从而抑制HER(ii) CTAB的疏水长链烷基能够富集溶液含碳物种,从而有利于CO2的转化。


5

5. 原位光谱及ICCU中的反应机理示意图。(a) 未添加CTAB时电解MEA-CO2溶液的原位拉曼光谱;(b) 添加CTAB时的原位拉曼光谱。(c) 未添加与添加CTABMEA-CO2溶液电解过程中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d) Ag-CTA+(简化模型)与Ag-MEAH+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吸附能。(e) ICCU系统中CTAB修饰MEA-CO2溶液直接电解的机理示意图。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利用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微环境能从根本上提升集成CO2捕集-电化学利用(ICCU)系统的效率。通过构建亲气-疏水电极界面,既改善了富CO2-胺电解质中的传质限制,同时抑制质子化胺和H2O在催化剂表面的累积,从而降低HER并提高了CO2电解效率。通过链长优化后显示,CTAB修饰的体系不仅使COFE提升4.7倍(在-0.82 V vs. RHE条件下效率达63.4%),在50 h连续运行中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且催化剂与胺的结构完整。该策略在多种胺体系中的普适性也得到了验证。最后,通过原位光谱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界面调控机制的关键机制。


课题组介绍

第一作者:许腾,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熊海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Single atom catalysis, Advanced electron microscopy, Natural gas conversion, Syngas Conversion, Shaped materials, Electrocatalysis.

课题组网站:https://xionglab.xmu.edu.cn


有机定制合成网 » 厦门大学熊海峰课题组ACS Catal.:在胺溶液中构建微环境实现集成CO2捕集-电还原

咨询化合物定制合成与纳米材料 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咨询定制合成 购买化合物产品
在线营销
live chat
cache
Processed in 0.01294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