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驱体材料的晶态MOF薄膜对于制备超薄玻璃态MOF滤膜至关重要,因为直接合成玻璃MOF膜迄今为止仍然难以实现。然而,传统的溶剂热合成至今未能产生可以转化为玻璃态MOF膜(例如ZIF-62和ZIF-4)且厚度小于5μm的晶态MOF薄膜。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溶剂热合成过程中对MOF薄膜的形核生长过程缺乏控制所造成。因此,作者推断制备厚度可控ZIF-62薄膜的前提条件是对ZIF-62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进行精确控制。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的阴极沉积MOF薄膜通过电化学去质子化来控制MOF的局域化形核。其去质子化速率可通过所加电位、沉积温度等参数调节。在-1 V电位下,ZIF-62的配体分子可以高效去质子化且不会出现金属锌的沉积。并且,所沉积的ZIF-62薄膜的结晶度与沉积温度和时间高度相关。在室温沉积中,即使沉积时间延长到4小时,结晶态ZIF-62薄膜无法获得。而在75摄氏度下,沉积时间超过1个小时即可制得高结晶度的ZIF-62薄膜。后续的沉积实验表明,在-1 V下,所沉积得到的ZIF-62薄膜的厚度(2μm-15μm)随着时间的增加(1-4小时)而增加。这些薄膜经过热处理后便可得到玻璃态的ZIF-62薄膜,其厚度在1μm至10μm。但厚度为1μm的玻璃态薄膜无法形成连续的薄膜。通过该方法可以制得的最薄为2μm的无缺陷玻璃态ZIF-62薄膜。
该厚度为2μm的玻璃态薄膜表现出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其CO2/N2和CO2/CH4选择性分别为31.4和33.4,且其CO2渗透性超过以往文献中表现最佳的玻璃态ZIF-62薄膜的30倍以上。
Cathodic Deposition-Assisted Synthesis of Thin Glass MOF Films for High-Performance Gas SeparationsDOI:10.1002/adfm.202314246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荷语鲁汶大学博士后谢思杰,通讯作者为Jan Fransaer教授、Ivo Vankelecom教授,张漩研究员,谭潇雨博士。
张漩研究员于荷语鲁汶大学(KU Leuven)材料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职研究员。近年来长期坚持从事MOFs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和环境中的应用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Matter,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Adv. Sci.,Nano energy 和 Energy Storage Mater.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当选为“ESI高被引论文”。总共发表共同作者SCI论文80余篇。主持,参与相关项目8项,获授权专利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