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定制合成网

上海凯康镁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51009326 化合物定制询价
专注化合物定制合成服务

Michael D. Guiver教授/姜忠义教授/尹燕教授CEJ观点:限域传质机制指导大孔分离小分子

o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margin-right: 8px; margin-left: 8px; line-height: 2em;">全球每年丙烯产量达120MMt,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丙烯生产路径主要是石油裂解,反应产物中不可避免的会含有一定量的丙烷,而下游生产所需丙烯纯度通常很高,需要达到99.60%才可。因此,必须对丙烯/丙烷进行分离。据估计,每年用于烯烃与烷烃分离的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0.3%,因此,烯烃/烷烃分离被公认为是改变世界的七大化工分离任务之一,开发烯烃与烷烃的高效分离技术对于现代化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膜技术可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操作,过程无相变,能耗低,清洁低碳,且膜技术能耗仅为精馏技术的1/10左右,因此如果膜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低温精馏技术进行丙烯丙烷分离,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数亿千瓦时的能源。膜材料是膜技术的核心,而膜技术未能在丙烯/丙烷分离领域大规模应用主要是因为受限于缺乏高性能的膜材料。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因其孔隙发达、结构规整、易于后修饰等特点,被视为理想的气体分离膜材料,但是COFs的孔径范围通常在1-3 nm之间,而气体分子的动力学直径一般在0.3-0.5 nm的范围内,COFs较大的孔径无法实现对气体小分子的精准筛分,限制了其在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基于此,我们利用COFs规整有序的孔道和高密度分布的基团,通过后修饰烯烃促进传递载体(Ag+)的方式,构建了限域促进传递通道。在孔道内高密度分布的Ag+可以通过与丙烯分子形成特异性的强络合作用,促进烯烃沿着孔道内壁快速的滑移扩散,而COFs发达的孔道可以实现Ag+与丙烯分子接触和相互作用的最大化,因此造成了丙烯分子与丙烷分子较大的扩散速率差异,从而实现丙烯丙烷的高效分离。考虑到这种孔道壁面对促进传递过程的影响,我们其命名为限域促进传递机制。在这种机制的指导下,COFs的大孔可以实现小分子的精准筛分,丙烯的渗透系数75 barrer,丙烯丙烷的选择性高达35,分离性能超过了目前大多数聚合物膜。

近日,来自天津大学的Michael D. Guiver教授姜忠义教授尹燕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题为“Confined facilitated transport with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propylene/propane membrane separation”的观点文章。该观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限域促进传递机制,用于指导COFs大孔分离气体小分子,丙烯/丙烷分离性能超过了目前绝大多数聚合物膜。第一作者为姜海飞
图1. SCOF-Ag/PI CMs复合膜内非对称结构以及在SCOF-Ag孔道内构筑限域促进传递纳米通道
本文要点
SCOF-Ag限域促进传递纳米通道构建
本文通过将Ag+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固定到COFs(SCOF)的孔道内部制得SCOF-Ag,相对于离子交换前,离子交换后的COFs表现出明显提升的丙烯丙烷吸附选择性,这主要是由于丙烯分子与Ag+之间的特异性络合作用导致的。将SCOF-Ag填充到聚酰亚胺(PI)中制备得到的SCOF-Ag/PI CMs用于丙烯丙烷分离,相对于纯聚酰亚胺和将SCOF和AgBF4单独作为填充物比的复合膜相比较,其表现出非常优越的丙烯/丙烷分离特性,在充分利用COFs发达孔隙的同时,可以选择性的让丙烯分子快速通过。COFs内部高密度排布的传递载体,可以显著的降低促进传递机制对于Ag+阈值的要求,在Ag+填充量仅为4.2%时,实现很高的分离性能。
图2. 限域促进传递纳米通道的构筑和表征示意图
SCOF-Ag/PI CMs非对称膜结构构建
制备高选择性填充物是制备高分离性能复合膜的第一步。同样重要的是,当填充到聚合物机制中时,实现填充物性能的最大化。由于SCOF-Ag填充物和PI主体之间密度有一定差异,因此当二者混匀后静置成膜时,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密度大的SCOF-Ag会沉积在复合膜的下侧,形成SCOF-Ag富集层,而上方则形成PI富集层,因此这种宏观非对称的结构特性导致了同一张膜在测试时的不同朝向会出现明显性能上的差异,当SCOF-Ag富集层朝向原料侧时,烯烃分子会被上层富集的SCOF-Ag从原料侧直接吸附到膜表面,进而通过SCOF-Ag内部的限域促进传递通道快速的向渗透侧传递,而当PI侧朝向原料侧时,并不会出现优先吸附的现象,因此,膜的性能在不同的测试朝向时会出现明显的性能差异。
图3. SCOF-Ag/PI CMs非对称结构的构筑和表征示意图
丙烯丙烷分离性能研究
SCOF-Ag/PI CMs的SCOF-Ag富集层朝向原料侧时,丙烯渗透系数75 barrer,丙烯/丙烷选择性达到35,相比于PI富集层朝向原料侧时,丙烯渗透系数和选择性分别增加了78%和18%,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SCOF-Ag/PI CMs的非对称结构。而SCOF-Ag填料相比于SCOF、AgBF4填料,所制得的复合膜通量和选择性均更高,SCOF自身的大孔只是单纯的增加了孔隙率,而无法实现混合物的筛分;而AgBF4能起到促进传递的作用需要达到阈值要求,过低的Ag+含量无法负担起促进传递作用;而在SCOF-Ag通道内高密度分布的基团和贯穿的孔道结构,可以最大化集成利用Ag+,实现烯烃在孔道内的限域促进传递,从而达到很高的分离性能。
图4. SCOF-Ag/PI CMs非对称结构和限域促进传递机制对丙烯/丙烷分离性能的影响
小结:本项研究构建了COFs复合膜实现了丙烯/丙烷的高效分离。SCOF-Ag/PI CMs呈现非对称的结构,SCOF-Ag富集层的表面可以从原料侧直接捕集C3H6分子;而SCOF-Ag内部的Ag+连续高密度的锚定在其限域纳米通道内壁,较大的孔径可以最大化Ag+和丙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效果,从而促进烯烃分子沿着SCOF-Ag的孔道表面快速滑移扩散。在此限域促进传递机制下,可以有效的降低Ag+促进传递的阈值要求。在限域促进传递机制和非对称的膜结构协同作用下,SCOF-Ag/PI CMs表现出优异的丙烯/丙烷分离性能,超过了目前绝大多数聚合物膜。



文章链接
Confined facilitated transport with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propylene/propane membrane separa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2011573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有机定制合成网 » Michael D. Guiver教授/姜忠义教授/尹燕教授CEJ观点:限域传质机制指导大孔分离小分子

相关推荐

咨询化合物定制合成与纳米材料 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咨询定制合成 购买化合物产品
在线营销
live chat
cache
Processed in 0.02160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