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黄艳教授等设计合成了一对π桥异构化的A-π-D-π-A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图1a),细致地研究了π桥异构化对A-π-D-π-A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光物理、电化学及光伏性能的影响。IDT-BOF尽管在吸收上较IDT-BFO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潜力,但基于IDT-BFO的器件却表现出更佳的光伏性能。
图1.(a) IDT-BOF和IDT-BFO分子结构;(b)IDT-BOF和IDT-BFO的溶液和薄膜吸收;(c)IDT-BOF和IDT-BFO的循环伏安曲线。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质量轻,半透明,可低温大面积制备超薄、柔性器件等优势,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PCE)大幅度提升,主要归因于含A-D-A结构的稠环电子受体(FREAs)的出现及结构不断优化。为了降低大稠环的合成成本,π桥被引入到稠合度较小的中心单元中,以A-π-D-π-A方式构建小稠环电子受体。此时,π桥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2.(a)IDT-BOF和IDT-BFO的部分1H NMR图谱;(b)IDT-BOF和IDT-BFO的RDG函数;(c)IDT-BOF和IDT-BFO的等值面值为0.5的RDG等值面图;(d)IDT-BOF和IDT-BFO表面势能扫描曲线(d)。 四川大学黄艳教授等,以IDT为中心核,F/己氧基取代苯环为π桥,3-(二氰基亚甲基)靛酮为A单元,合成了一对新型的A-π-D-π-A型异构体(IDT-BOF和IDT-BFO)。尽管只有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但IDT-BOF具有较IDT-BFO更小的光学带隙和更红的吸收(图1b,1c),两者分子结构均具有较高共平面性,只是由于分子内O···S/F···H或F···H/O···H非共价键作用间的差异,IDT-BFO的苯桥和A单元之间的扭转角更小(5.2° vs 10.7°)(图2a,2b,2c)。这种差异影响了分子堆叠,进而影响了材料的光电性能。以两种经典聚合物给体材料(PCE-10和PBDB-T)作为电子给体材料,基于IDT-BOF的光伏器件的PCE均较IDT-BFO的光伏器件的PCE低。将IDT-BFO作为第三组分添加到PBDB-T:Y5中, PCE可较原来的二元器件提升5%(14.3% vs. 13.6%)。 论文信息 Isomeric Effect of a π Bridge in an IDT-Based Nonfused Electron Photovoltaic Acceptor Dr. Jianglin Wu, Dr. Caixia Fu, Baiquan Chen, Xugang Rong, Prof. Zhiyun Lu, Prof. Yan Huang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DOI: 10.1002/chem.20230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