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胺类化合物来源广泛,是较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复旦大学范仁华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从芳胺合成手性苄胺的新方法。该方法经历对位取代芳胺氧化去芳构化、手性硫叶立德参与的不对称氮杂环丙烷化和重排芳构化三个历程。在该反应中,手性硫叶立德作为碳一合成子插入至苯胺的C-N键中。

在该反应中,硫鎓盐是控制产物立体化学的关键,对各种手性锍鎓盐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10表现出了较好的反应效果,能以78%的产率和94% ee值得到目标产物。在第一步氧化去芳构化反应中,PhIO是较好的氧化剂(95%),而使用mCPBA、AcOOH、t-BuOOH和H2O2等氧化剂不能得到去芳构化产物(见SI)。在第二步不对称氮杂环丙烷化反应中,NaH(92%)作碱效果好于K2CO3(27%)、Cs2CO3(81%)、t-BuOK(65%)和MeONa(65%)。在第三步重排反应中,CF3COOH和Cu(OTf)2等都是较好的选择。 该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底物普适性,烯基、炔基、卤素原子、硅基和硼酸酯基等都能兼容,为其后续衍生化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芳胺底物拓展: 锍鎓盐底物拓展: 衍生化: 基于机理实验和参考文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①PhIO氧化苯胺得到共轭亚胺;②亚胺和手性锍鎓盐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氮杂环丙烷化产物;③重排恢复芳香性。
参考文献:10.1038/s41467-020-18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