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Hongwei Yang
通讯作者:袁景和、方晓红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
研究内容:
荧光纳米粒子以其明亮性和光稳定性等优点,在超分辨率成像领域,特别是受激发射损耗(STED)纳米显微镜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荧光纳米粒子以其明亮性和光稳定性等优点,在超分辨率成像领域,特别是受激发射损耗(STED)纳米显微镜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激发束成像中,激发束和STED光束同时照射在荧光团上,激发束的功率往往是STED光束的数百倍。因此,能够承受强STED束的荧光纳米颗粒有望成为适合于STED成像的探针,特别是长期跟踪。受激发射耗尽(STED)纳米镜是一种新兴的超分辨率成像平台,用于研究细胞结构。目前仍需要开发体积小、光稳定性好、易功能化的荧光探针。在此,我们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表面工程金纳米团簇(Au NCs),其超小(1.7 nm)和超亮(QY = 60%)用于STED生物成像。由l-精氨酸(L-Arg)和6-aza-2-thiothymine (ATT)在Au NCs表面形成的刚性壳层不仅使其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荧光,而且易于进行化学修饰以进行特定的生物分子标记。Au NCs作为STED纳米探针具有优异的耗尽效率、良好的光漂白性能和较低的饱和强度。 超分辨率成像已经通过这些Au NCs实现,并且靶向纳米级细胞微管蛋白成像已经被证实。本工作首次报道了Au NCs作为一种新型探针在STED和CLEM成像中的应用。Au NCs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纳米级生物成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示意图1:本文中的实验示意图
要点一:
在本研究中,首次实现了超小、超亮Au NCs的STED成像。 精氨酸包覆的1.7 nm Au NCs具有超高的横向分辨率、较低的饱和强度和良好的抗光漂白性能。 Au NCs表面丰富的−NH2和−COOH基团可作为靶向成像生物分子的结合功能位点,细胞微管蛋白、膜蛋白和溶酶体的成像证实了这一点。
要点二:ong>
活细胞中溶酶体的环状结构已被揭示。作为一个Au NC也是一种理想的电子显微镜探针,在相关的光电子显微镜(CLEM)上实现了Au NC单标记探针对Aβ42聚集体的双重成像。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超小、超亮、易表面工程的STED和CLEM纳米探针,还探索了Au NCs在超分辨率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
图1:(a)表面带有氢键网络的超小Au NCs的结构。(b) Au NCs的高分辨率TEM图像。(c) Au NCs的荧光量子产率。插图:金NC溶液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的照片。(d)共聚焦显微镜下Hela细胞溶酶体中Au NCs和biotin-ATTO 565的成像。
图2: (a, b) 470 nm激发下Au NCs共聚焦显微镜成像。(c, d)在470 nm激发和592 nm耗尽(33 mW)的STED纳米镜下Au NCs的成像。(e) (b)和(d)中白圆内Au NCs的归一化强度分布。(f) Au NCs在不同STED功率下获得的STED图像的横向分辨率变化。(g)连续扫描下Au NCs在STED成像中的归一化荧光强度。
图3:(a) Au NCs-streptavidin标记微管蛋白的共聚焦和(b) STED成像。(c) (a)和(b)图中白色虚线的强度分布。激发采用470 nm激光,耗尽采用592 nm激光。(d)活HeLa细胞与Au NCs孵育12小时后的亮视野和共聚焦显微镜成像。(e)活HeLa细胞中溶酶体的STED成像。(f)、(d)和(e)中沿着虚线圈的荧光强度分布。(g) pH = 7.4和5.0时Au NCs的荧光光谱。插图:Au NCs荧光响应随pH变化示意图。(h)溶酶体内外Au NCs荧光变化示意图。(i) Au NCs标记的溶酶体的TEM成像。(j)共焦成像和STED成像下LysoTracker Red和Au NCs协同标记溶酶体的双色成像。
图4:(a) Au NCs标记的Aβ42聚集体的共聚焦成像。(b) Au NCs标记的Aβ42聚集体的共聚焦和STED成像,以及白线的荧光强度分布。(c) Au NCs标记的Aβ42聚集体在不同缩放折叠下的透射电镜成像。(d) Au NCs标记的Aβ42聚集物的CLEM成像。
参考文献
H. Yang, Y. Wu, H. Ruan, F. Guo, Y. Liang, G. Qin, X. Liu, Z. Zhang, J. Yuan, X. Fang, Surface-Engineered Gold Nanoclusters for 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and Correlated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Anal. Chem., 94 (2022) 3056-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