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发表在JACS上的文章,题目为“Warhead Strategy for Targeted Protein S-Nitrosation",通讯作者是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黄张建和吴建兵研究员。该团队聚焦于一氧化氮(NO)供体的药物研发。
蛋白质S-亚硝化(S-nitrosation, SNO)作为一氧化氮(NO)介导的关键翻译后修饰(PTM),通过调控蛋白质活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及与其他PTM的串扰,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调控角色。然而,由于NO分子固有的气态自由基特性导致的高度扩散性和反应非特异性,目前针对特定蛋白质的位点选择性S-亚硝化调控仍面临重大技术挑战。
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伊布替尼(Ibrutinib)的分子骨架进行理性设计:选用α-甲基丙烯酰胺作为共价弹头实现靶向结合,同时整合二醇二氮烯鎓盐(NONOates)作为NO供体模块,成功构建了8个具有双重功能的亚硝化调控剂(TSNO1-8)。该系列化合物展现出独特的双机制协同作用:(1)通过丙烯酰胺基团与BTK活性位点C481残基发生特异性迈克尔加成,实现靶向抑制;(2)在靶标结合后,NONOate基团经触发释放NO分子,诱导邻近半胱氨酸残基发生位点特异性S-亚硝基化修饰。
作者系统评估了TSNO1在不同生物环境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TSNO1在含硫醇试剂的缓冲体系、大鼠血浆及肝微粒体等复杂生物环境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其在BTK溶液中的NO释放量显著高于非靶向环境,证实了该化合物的靶向释放特性。进一步的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在表达BTK-mCherry的Daudi细胞中,TSNO1处理后的NO信号(绿色荧光)与BTK蛋白(红色荧光)呈现显著共定位,直观验证了其靶向递送能力。在体外S-亚硝化效率评估中,TSNO1可特异性增强BTK的S-亚硝化修饰,而整体细胞S-亚硝化水平与依鲁替尼处理组无显著差异;相比之下,非靶向NO供体则引起广泛的蛋白S-亚硝化,这一对比结果充分体现了TSNO1设计的精准修饰优势。
通过对217种激酶的选择性谱分析,作者发现TSNO1展现出显著优于伊布替尼的靶向特异性。TSNO1对BTK的抑制率超过90%,而对EGFR、JAK等家族激酶的脱靶效应较伊布替尼显著降低。这些发现不仅证实了TSNO1的高度选择性,也为设计靶向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精准调控工具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作者通过U937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系统评估了TSNO1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与靶向S-亚硝化特性。口服给药(37.93 mg/kg)的TSNO1展现出显著优于等摩尔剂量伊布替尼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且其抗肿瘤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安全性评估显示,经TSNO1处理的实验组小鼠主要脏器(肝、肾、脾、心和肺)组织结构完整,H&E染色未观察到坏死、炎症或变性等病理改变,证实了该化合物的良好体内安全性。为阐明TSNO1的作用机制,作者对肿瘤组织进行了高分辨S-亚硝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定量结果显示,与伊布替尼对照组相比,TSNO1处理组中BTK的S-亚硝化水平呈现特异性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组学数据揭示TSNO1具有高度靶向性:在检测到的163种S-亚硝化蛋白中,141种蛋白的修饰水平维持稳定,仅22种蛋白发生修饰水平变化。与依鲁替尼相比,Cys527的S-亚硝化诱导了BTK的进一步构象变化,将Tyr551嵌入内部,增强了对Tyr551的磷酸化抑制,阻碍了BTK的激活,并在共价抑制之外提供了额外的治疗益处。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激酶靶向S-亚硝化调控策略,并成功开发了具有精准修饰能力的TSNOs分子体系,展现出优异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同时具备理想的类药物特性。
本文作者:THT
责任编辑:TZS
DOI:10.1021/jacs.5c0740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5c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