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The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directing the design of singleatomic site catalyst: achieving high efficiency towards hydrogen evolution
第一作者:Jiarui Yang
通讯作者:Dingsheng Wang
通讯单位:清华大学
研究内容
到目前为止,开发对析氢反应具有高催化效率的非铂催化剂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催化剂设计方法。在这里,作者提出了通过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EMSI)设计的催化剂,这被证明是寻找高效催化剂的可靠策略。首先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以设计合适的催化剂EMSI。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M1-M2-X(X=C, N, O)的模型。在我们选择的催化剂中,发现具有Rh1-Ti2C2活性位点的Rh1TiC的EMSI是最适合HER的催化剂。电化学实验进一步证明了EMSI策略的可行性。Rh1-TiC的单原子位点催化剂表现出比最先进的 Pt/C更高的催化效率。在酸性介质中10 mA·cm-2和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实现了22 mV和86 mV的小过电位,Tafel斜率为25 mV·dec-1,质量活性54403.9 mA·cm-2·mgRh-1(对比Pt/C的 192.2 mA·cm-2·mgPt-1)。此外,与Pt/C相比,它还显示出吸引人的节能优势(在2 kA·m-2 时耗电量降低约 20%)因此,我们认为调节 EMSI 的策略可以作为实现高SAC 下一步的催化效率
要点1
作者报道了一种基于碳化钛(TiC)的催化剂,具有低负载水平的Rh单原子(表示为Rh1TiC),其通过改进的初始润湿方法和随后的热处理来实现。据理论分析,电子从相邻的Ti原子通过Rh和TiC基底之间的EMSI转移到孤立的Rh中心,从而在电化学反应中形成富电子环境。经过理论计算,Rh1-TiC的电催化效率也证明了EMSI策略的可行性。
要点2
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10mA cm-2甚至500mA·cm-2时的24 h显示出轻微的下降,因此对下一步电化学制氢具有诱人的前景。
要点3
除了高催化活性之外,我们提出的EMSI策略还可以进一步丰富电化学设计模型,为高效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一种替代途径。
图1. 理论设计的过程。
图2. 结构表征。
图3. 电化学表征。
图4. 对EMSI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Dingsheng Wang, Jiarui Yang, Wen-Hao Li, ShengdongTan, Kaini Xu, Yu Wang, Yadong Li. The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directing the design of single atomic site catalyst: achieving high efficiency towards hydrogen evolution. Angew. Chem. Int.Ed., 2021.
DOI:10.1002/anie.2021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