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margin-bottom: 20px; line-height: 1.75em; margin-left: 8px; margin-right: 8px;">与其晶体类似物相比,无定形材料由连续的随机网络而不是周期性结构组成,并且通常显示出一些独特的性质。因此,非晶纳米材料的开发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可控制造仍然是巨大的挑战。基于此,厦门大学黄小青、广东工业大学徐勇和香港理工大学黄勃龙等展示了一种通过氢氧化物的非晶化合成无定形氧化物的自上而下的策略,该策略的多功能性已通过一元、二元和三元氢氧化物的非晶化得到验证。详细表征表明,非晶化过程是通过热处理过程中配位环境的变化来实现的,其中氢氧化物中的M-OH八面体结构随着M-M配位的消失而演变为无定形氧化物中的M-O四面体结构。受益于无定形氧化物的无序结构和可控的电子特性,所得非晶氧化物即使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也能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而不会结晶。最佳非晶氧化物(FeCoSn(OH)6-300)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析氧反应(OER)活性,其转换频率(TOF)值是FeCoSn(OH)6的39.4倍,具有比许多已报道的催化剂优越的活性和稳定性。DFT计算表明非晶化可以促进Co和Fe位点之间的p-d耦合,从而显著降低从OH*到O*的转换的能垒。此外,MD计算证实非晶化发生在473-573 K的温度范围内,与实验观察一致。这项工作不仅为制造各种无定形氧化物提供了一种稳健的策略,而且还可能为纳米材料、催化、化学等领域提供新的启示。A Top-Down Strategy for Amorphization of Hydroxyl Compounds for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10.1038/s41467-022-28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