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光伏材料以其易调的分子结构和宽的光谱响应等优势,在有机光催化析氢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有机材料强烈的电声耦合作用,光激发后形成库仑束缚的局域激子,而不是自由载流子。局域激子解离为自由载流子通常会引入额外的能量损耗。离域激发态的形成有助于降低电荷分离的能垒,减弱对给受体界面电荷转移态的依赖。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林禹泽研究员和厦门大学杨晔教授合作,通过合理的氟取代策略,合成了弱电声耦合、激发态离域增强的有机光伏催化剂(2FBP-4F),从而降低了激子解离活化能,延长了载流子寿命,实现了高效的光催化析氢。
与BP-4F和2FBP-6F相比, 2FBP-4F具有更大的分子偶极矩、更小的黄里斯因子、更高的介电常数以及更强的分子堆积。因此,2FBP-4F的激发态离域程度和离域激发态产率更高,表现出更低的激子解离活化能。 激发态离域的增强促使2FBP-4F纳米颗粒在光照下产生纳秒级寿命的极化子,进而促进了2FBP-4F单组分和异质结中载流子的产生。与PM6:BP-4F和PM6:2FBP-6F 纳米颗粒(均未观察到极化子的生成)相比,PM6:2FBP-4F纳米颗粒表现出更强的电荷转移效率和更长的载流子寿命。 最终,在模拟太阳光(AM1.5G 100 mW cm-2)下,PM6:2FBP-4F纳米颗粒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析氢效率(207.6~561.8 mmol h-1 g-1)。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降低有机光伏材料的电声耦合以增强激发态离域,有望实现高效的光催化析氢。 论文信息 Delocalizing Excitation for Highly-Active Organic Photovoltaic Catalysts Zhenzhen Zhang, Chaoying Xu, Qianlu Sun, Yufan Zhu, Wenlong Yan, Guilong Cai, Yawen Li, Wenqin Si, Xinhui Lu, Weigao Xu, Ye Yang*, and Yuze Li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40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