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咪唑骨架(ZIFs)被广泛用作构建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前驱体,但是大多数研究通过高温热解将这些骨架转化为金属-氮-碳(M-N-C)催化剂,这一过程往往破坏其结构完整性和配位精度。
2025年7月17日,天津工业大学梅东海、张贵荣、沈浏鎏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ZIF-67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的研究论文,Yipu Xu为论文第一作者,梅东海、张贵荣、沈浏鎏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在本文中,作者首次证明了ZIF-67可以直接作为ORR的高活性分子催化剂。
通过球磨暴露钴活性位点,优化后的ZIF-67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表明,该活性源自配位不饱和的Co-N4-x位点,这些位点在反应条件下转变为Co-N4-x(OH)结构,从而促进了氧分子的吸附与活化。
此外,温和的热处理(≤500 °C)可以显著提高Co-N4-x位点的比例,最高可达48%,这一点通过X射线吸收光谱得到了证实。其氧还原反应(ORR)活性与传统热解的M-N-C催化剂相当甚至更高。
本研究揭示了ZIFs在温和热处理下作为活性分子电催化剂的潜力,提供了一种可扩展且高效的ZIFs催化优化策略,同时保持其结构精度。图1:ZIF-67-T的合成路线与形貌演变。(a)合成流程示意:室温合成ZIF-67→低温热处理(200-700 °C)→得ZIF-67-T。(b-e)SEM照片:依次为原始 ZIF-67、300 °C、500 °C、700 °C,显示≤500 °C仍保持菱形十二面体形貌,≥600 °C出现粗糙与收缩。(f-i)TEM照片:对应温度样品的微观形貌,600/700 °C出现金属钴颗粒。图2:晶体结构、化学键与电子结构随温度的变化。(a)XRD:≤500 °C保留ZIF-67特征峰,≥600 °C出现Co(111)/(200)及C(002) 峰。(b)Raman:≤500 °C保持 Co-N、C-N 等分子振动峰;≥600 °C出现 D/G 碳带。(c)FTIR:≤500 °C保持咪唑环振动峰;≥600 °C特征峰消失。(d)UV-vis:≤500 °C 606 nm Co(II) 四面体吸收峰稳定;≥600 °C吸收特征消失。图3:表面原子比、价态与配位环境。(a)Co 2p XPS:低温样品保持 Co(II)信号,700 °C出现金属Co。(b)C/Co与N/Co原子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证实低温脱配体。(c)Co K边XANES:≤500 °C保持Co(II)四面体前缘峰;700 °C呈金属Co特征。(d)FT-EXAFS:≤500 °C仅见Co-N峰;700 °C出现Co-Co峰。(e)ZIF-67-500的EXAFS拟合曲线(k与R空间)。(f)Co-N配位数随温度变化:500 °C时降至3.5,对应48%不饱和Co-N4-x位点。(g-i)Wavelet-EXAFS:ZIF-67-500仅含Co-N散射,700 °C样品呈Co-Co散射特征。图4:ORR电催化性能。(a)LSV极化曲线:ZIF-67-500半波电位0.85 V,接近Pt/C。(b)半波电位、动力学电流密度 (0.85V)、ECSA 汇总:500 °C样品最优。(c)Tafel斜率:ZIF-67-500降至66 mV dec-1,反应动力学最快。(d)0.85 V处Jk与活性位密度(MSD)对比:500 °C样品MSD达26.9 μmol g-1。(e)雷达图:ZIF-67-500在E1/2、Jk、JL、Tafel等指标全面领先。(f)与已报道Co分子催化剂的E1/2与起始电位对比ZIF-67-500处于顶端水平。图5:原位拉曼与机理。(a)原位Raman:0.7V出现*OO-(1100–1200 cm-1) 与*OOH (1510 cm-1) 中间体峰。(b)自由能图:Co-N3(OH)位点RDS能垒0.61 eV,远低于Co-N4的2.22 eV。(c)电荷密度差:羟基化后Co原子电荷升高,增强O2吸附。(d)PDOS与d带中心:Co-N3(OH)的d带中心上移,利于O2活化。
综上,作者首次证实了ZIF-67无需高温碳化即可直接用作高效ORR分子催化剂;通过球磨-碳载耦合≤500 °C温和热处理,将配位不饱和Co-N4-x位点比例提升至48%,活性媲美Pt/C。
该策略在保持结构精确的同时实现低成本、可规模化制备,为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器件提供了全新阴极催化解决方案。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ZIF-67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dv. Funct.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