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mpa-from-tpl="t" style="white-space: normal;">原子分散的金属或金属{attr}2103{/attr}(SAC)最近因其极高的原子效率或金属利用率(∼100%)而备受关注。对于贵金属,如Pt、Au、Pd和Ir,它们的SAC作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催化剂,非常适合实际应用。
对于金属SAC,单个金属原子通过它和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紧密锚定在载体(如碳材料、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上,这种强锚定通常通过载体上的空位或缺陷发生。SAC的催化活性或选择性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的选择,这直接决定了基于单金属原子的活性位点的结构。然而SAC的独特催化特性,以及传统{attr}2121{/attr}(NP)催化剂与SAC之间的性能差异,仍然有待深入了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徐维林研究员、宋平副研究员以及吉林大学张伟教授(共同通讯)等人在PNAS上发文,Revealing the catalytic kinetics and dynamics of individual Pt atoms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揭示了单个Pt原子在单分子水平上的催化动力学和热力学。在这里,作者基于单分子荧光显微镜(SMFM),在单分子单原子水平实时研究CeO2负载Pt SAC的荧光反应的纳米催化,并具有单转化分辨率。在Pt SAC中作者观察到静态和动态活性异质性,Pt SAC的本征催化活性高于Pt纳米颗粒(NP),尽管它们遵循相同的双分子竞争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在Pt SAC上无法观察到催化诱导的表面重组,这意味着Pt SAC的动态活性波动只能归因于自发的表面重组。催化过程不会影响Pt1的活性位点的大部分结构,所有这些都不同于Pt NP催化,在Pt NP催化中,表面重组和催化可以相互影响。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观察到的Pt SAC的独特催化性能以及Pt SAC和NP之间的催化性能差异可以归因于反应物和产物对Pt SAC的吸附更强,Pt SAC的表面能更大,以及Pt1在CeO2上的结合比Pt NPs上更强。这些结果加深了大家对SAC内在催化特性的理解以及SAC与传统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区别,并可能有助于未来设计更高效的单原子催化剂。图4. (A,B)来自单个原子分散的Pt1@CeO2的转化轨迹中τoff(A)和τon(B)的示例自相关函数Cτ(t)。(C)τoff和τon过程的活性波动率(波动相关时间的反比)与周转率的依赖性图5. H2、(R)和产物间苯二酚(product)在不同表面 (Ptn,Pt1@CeO2)的吸附能(Ead)Revealing the catalytic kinetics and dynamics of individual Pt atoms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PNAS, 2022, 119: e2114639119https://doi.org/10.1073/pnas.211463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