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年里,Pd催化C(sp3)-H活化反应作为一种高效的合成方法,可用于构建C(sp2)-C(sp3)键(Scheme 1)。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环状钯中间体(如A)的生成,从而实现后续的转化。其中,环状钯中间体直接发生还原消除可用于构建许多碳环或杂环化合物。另外,环状钯中间体还可以被捕获,产生一些有趣的开环产物,如加入重氮底物或二氯甲烷可用于合成四取代的茚类化合物。最近,有报道称,环状钯中间体还可以经CO插入过程,产生茚满酮类化合物。除了直接被捕获,环状钯中间体还可以经质子化或氧化加成/还原消除过程实现开环,生成烷基钯中间体B。中间体B可以进行许多转化,如经β-H消除生成烯烃、与硼酸或胺类化合物反应实现相应芳基化或胺化过程、经分子内去芳香化过程生成螺旋产物、经第二次C-H活化过程生成稠环化合物或环丙烷化合物。最近,瑞士巴塞尔大学的Olivier Baudoin课题组发现中间体B还可以被CO捕获,进而被醇或胺进攻,用于合成酰胺及酯类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DOI: 10.1002/anie.202007922)。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首先,作者采用2-叔丁基溴苯1a为模板底物,水为亲核试剂进行条件摸索,确定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d(PPh3)4为金属催化剂、CsOPiv为碱、CO为羰基化试剂,邻二甲苯为溶剂,底物于140 ℃下反应18 h,最终可以84%的收率得到相应羧酸。
随后,作者采用胺类化合物作为亲核试剂(Scheme 3),用于酰胺结构的合成。环状或非环状的一级胺、二级胺及苯胺结构均能参与到反应中,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其中,收率的高低与胺的亲核性密切相关。反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磺酰胺、氨基甲酸酯、TIPS保护的醇均不会影响反应的效率。同样,底物的电性对于反应的影响也较小。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紧接着,作者将反应的亲核试剂换为醇类化合物(Scheme 4)。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进一步优化(苯甲酸钾做碱、延长反应时间至27 h),该方法也可用于酯类化合物的,但收率较低,可能是醇类化合物的亲核性较低而导致的。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了说明反应的实用性,作者又对生成的产物进行了转化,发现产物可用于构建内酰胺结构。
最后,作者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索。通过合成相关中间体,作者发现C(sp3)-H活化步骤合成五元钯杂环中间体是反应的限速步骤。作者随后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相关推测(Scheme 7):1)芳基溴底物1与Pd发生氧化加成,生成复合物A;2)复合物A经配体交换过程生成复合物B;3)复合物B经C(sp3)-H活化过程生成五元钯杂环中间体C;4)C经质子化过程生成烷基钯复合物D;5)D经CO插入、亲核进攻、还原消除过程生成最终产物。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小结:Olivier Baudoin课题组首次实现了羰基化C(sp3)-H活化反应,该反应可用于合成一系列酰胺或酯类化合物。通过后期机理研究,作者发现C(sp3)-H活化步骤是反应的限速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