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知道地表水体太阳光照下产生过氧化氢(H2O2)等活性物种,但是过氧有机物(ROOH)是否光化学生成一直是未解之难题。本论文发现溶解性有机质溶液在模拟太阳光照下,甲基过氧化氢(MHP)是唯一被检测到的有机过氧化物,并且MHP的光量子产率是10-6数量级。MHP的光化学生成与超氧根离子(O2•−)和甲基自由基(CH3•)密切相关,我们阐明了其生成机理。研究MHP的光化学生成对研究其他过氧有机物光化学生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研究采用柱后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溶解性有机质(DOM)溶液光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过氧化物(ROOHs)。该方法是利用ROOH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PR)的存在下能将对羟基苯乙酸(POPHA)转化成高荧光性的二聚产物。
▲图1 在光照条件下,6小时内(a)H2O2和(b)MHP在SRNOM中生成情况。(PBS = 5 mM,pH = 7.0,[DOC] = 20 mgC L-1)(来源:ACS)
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六种有机质(包括四种天然有机质和两种污水有机质)溶液的光照实验中发现,不同溶液中均能检测到MHP,并且MHP是唯一被检测到的ROOH。在6小时光照时间内,不同DOM中H2O2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对于六种不同的DOM,光量子产率(ΦMHP)范围在(1.09 ± 0.09) × 10-6到(4.95 ± 0.11) × 10-6之间。与光照过程中伴随生成的H2O2的光量子产率(ΦH2O2)相比,ΦH2O2/ΦMHP的比值范围是147 - 676。
▲图2 超氧根离子(O2•−)的稳态浓度对MHP生成速率的影响。(a. SOD浓度,b. 溶解氧,c. pH值)(来源:ACS)
通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淬灭超氧根离子(O2•−)、溶解氧改变O2•−的稳态浓度、pH改变O2•−的酸碱格式(O2•−/HO2•)来探究O2•−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MHP的生成依赖于O2•−这一途径,通过中间体(CH3OO•)与O2•−的反应能生成MHP,并且这一中间体与HO2•的反应速率更快。
▲图3 在光照条件下,SRNOM中(a)CH3•的生成和(b)CH3•的生成速率曲线。pH = 8.2,[DOC] = 20 mgC L-1,对甲基酚(p-cresol)的浓度范围为0-500 µM。实验均在氩气饱和条件下进行。(来源:ACS)
本研究采用荧光胺衍生化的方法,测定了SRNOM溶液中甲基自由基(CH3•)的光化学生成,该方法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通过3-氨甲基-2,2,5,5-四甲基-1-吡咯烷基(3-AMP)捕获CH3•后使用荧光胺衍生化为强荧光性的产物,而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荧光检测器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条件下,SRNOM中约有52%的CH3•将转化为MHP,而在氧气饱和条件下,这一数值达到98%。甲基酚能有效促进MHP的生成。
在DOM中MHP的生成机理可以推测为:
上述结果为研究自然水体中其他大分子ROOH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联系作者: 宋卫华,教授,复旦大学,Email:wsong@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