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定制合成网

上海凯康镁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51009326 化合物定制询价
专注化合物定制合成服务

Nature Catalysis:串联气体扩散电极用于CO2电还原!

on mpa-from-tpl="t" style="white-space: normal;">
12px;">
231); padding: 3px;">

成果简介

ground: rgb(255, 255, 255); align-self: center; margin-top: -7px; z-index: 2; transform: rotate(-45deg);">
10px; height: 3px; margin-top: -2px;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z-index: 1;">

在2022年3月3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C)Jingjie Wu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Adam Z. Weber(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一种分段气体扩散电极(segmented gas-diffusion electrode, s-GDE)结构,用于选择性地将CO2还原(CO2R)转化为C2+产物。s-GDE在GDE的入口端集成了一个CO选择性催化剂层(catalyst layer, CL)段,在GDE的其余部分集成了一个Cu CL段,从而能够沿电极长度在平面内对*CO表面覆盖率(θ*CO)进行空间管理。

通过优化Cu/Ag s-GDE中Cu和Ag的相对长度和负载量,作者最大化了CO在Cu CL段中的停留时间,与非分段Cu/Ag GDE相比,CO利用率提高了300%。此外,作者发现使用优化的 Cu: Ag面积比1.00: 0.05可以使C2+局部电流密度(jC2+)比纯Cu增加了250%。CO2 R性能沿电极长度的映射和多重物理建模进一步证明了PCOjC2+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表明jC2+在入口区域达到最大值,并随着CO选择性催化剂上生成的CO的消耗而逐渐衰减(即PCO下降)。

基于上述取得成果,作者开发了一种s-GDE,由Cu和单原子铁(Fe-N-C)CL段组成,在jC2+超过1 A cm-2和40.1%的CO2转化为C2H4的半电池能量效率下实现了90%的C2+ FE。该工作提供了对串联电极设计原理的深入理解,同时提高了C2+产品的选择性和生产率。

背景介绍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电化学还原(CO2R)为增值化学品,为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途径,同时减少CO2排放。在从CO2R生成的产物中,多碳(C2+)产物是最理想的,因为它们可作为化工原料。在CO2R催化剂中,只有铜(Cu)基催化剂具有生成C2+产物的能力,其中决定C2+产物的局部电流密度(jC2+)的速率决定步骤的动力学取决于吸附的CO(*CO)的吸附能,随后取决于*CO表面覆盖率(θ*CO)。由于θ*CO由催化剂附近的CO浓度决定,因此通过增加局部CO浓度可以提高Cu上C2+产物的产率。

级联CO2R系统在两个不同的催化位点上集成了两个连续的CO2转化为CO和CO转化为C2+步骤,可以增强Cu表面上的θ*CO。在这些系统中,一种催化剂选择性地将CO2转化为CO,以提供原位CO源,从而提高θ*CO,而含Cu催化剂进行C-C偶联。然而,如果CO生成速率超过C-C耦合速率,则CO利用率和C2+法拉第效率(FE)会降低,因此需要平衡原位CO形成速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C2+ FE,同时保持高jC2+

研究发现,层状气体扩散电极(layered gas-diffusion electrode, l-GDE)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中CO选择性催化剂层(catalyst layer, CL)置于在C2+选择性Cu CL上。I-GDE的灵感来自于活塞流反应器(plug-flow reactor, PFR)中的反应物转化率高于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ontinuous-stirred-tank reactor, CSTR)中的反应,用于具有正反应级数的反应。但是,l-GDE仅在微米尺度上控制沿贯穿平面方向的PCO,而无法在厘米尺度上控制沿电极长度方向的PCO

内容解读



s-GDE的设计

在文中,作者设计了两种包含Ag和Cu CL段的s-GDE(堆叠和共面)结构。在堆叠配置中,Cu和Ag CL段在长度(y轴)和平面(z轴)方向上都存在于不同的层中。在共面配置中,Cu和Ag CL段在z方向上为单层。其中,Ag CL段与CO2气体入口对齐,以使进入的CO2快速转化为补充CO源,从而增强θ*CO并在随后的Cu CL段中转化为C2+产物。

图1. 分段串联气体扩散电极的概念

图2. s-GDE中生成的CO沿通道转换
Cu: Ag面积比对s-GDEs还原CO2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评估CO浓度对 s-GDE时C2+产生速率的影响,作者制备并测试了五种不同的堆叠Cu/Ag s-GDE,它们具有不同的Cu和Ag CL面积比值。Cu CL的面积保持在1.00 cm2,而Ag CL具有相同的宽度,但其长度从0.10 cm到2.00 cm不等(即面积在0.05-1.00 cm2间)表示为Cu/Ag(x: y)s-GDE,其中x和y分别代表Cu和Ag CL的面积。在施加相同的电压下,与Cu GDE相比,所有s-GDE都提供了更高的C2+产物产率。随着Ag CL面积从1.00 cm2缩小到0.05 cm2,C2+产物和jC2+的FE都逐渐上升。其中,Cu/Ag(1.00: 0.05)s-GDE表现出最高的C2+ FE和jC2+,因为其产生最高浓度的CO,并实现了最高的CO利用率。

图3. Cu: Ag面积比对s-GDE内CO2R性能的影响
模拟s-GDE中的CO传质和吸附
作者利用Langmuir吸附模型模拟在s-GDE和流动通道内的气相CO和CO2传输,以估算实验测试的s-GDE中的局部θ*CO。从l-GDE(Cu/Ag 1.00: 1.00)移动到具有高浓度Ag层(Cu/Ag 1.00: 0.05)的s-GDE增加了θ*CO在催化剂层内实现。随着Cu: Ag面积比的增加,Ag CL中CO的形成发生在靠近入口的集中端,从而提高了CO的局部浓度,导致在Ag/Cu边界附近局部增加的θ*CO沿着Cu CL长度减少,接着CO被消耗形成C2+。在CL中实现的平均θ*CO作为恒定jC2+下Cu/Ag面积比的函数,表明在相同的jC2+条件下,Cu CL中的平均θ*CO随着Ag层长度的增加而缩小。

图4. s-GDE中的质量传输和CO吸附的多物理场模型
Cu和CO选择性催化剂的相容性
为了确定最佳催化剂配对,作者比较了三种CO选择性催化剂的s-GDE性能:Ag、ZnO和Fe-N-C。其中,Cu/Fe-NC s-GDE在低过电位下提供了生成C2+产物的最大机会,在2.89 V下实现了87.3%的最大C2+ FE和437.2 mA cm-2jC2+。为在Cu/Fe-N-C s-GDE上实现更高的jC2+,Cu和Fe-N-C负载量都加倍(即Cu负载量为0.80 mg cm-2)。在负载量加倍后,Cu/Fe-N-C s-GDE在3.38 V下实现了1071.7 mA cm-2jC2+和89.3%的C2+ FE。此外,在jC2H4为761.7 mA cm-2时,C2H4 FE上升至63.5%。流通池中C2H4的半电池能量效率为40.1%,而全电池能量效率为16.9%。

图5. Cu和CO选择性催化剂的相容性

文献信息



Highly selective and productive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via in situ CO management using segmented tandem electrodes.Nature Catalysis2022, DOI: 10.1038/s41929-022-00751-0.

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2-00751-0.


有机定制合成网 » Nature Catalysis:串联气体扩散电极用于CO2电还原!

相关推荐

咨询化合物定制合成与纳米材料 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咨询定制合成 购买化合物产品
在线营销
live chat
no cache
Processed in 0.529749 Second.